寶寶發生乳頭混淆、乳頭困惑、拒絕乳頭了?
乳頭混淆是什麼?
其實醫學上並沒有「乳頭混淆」這個名詞,可是自從寶寶吸了奶瓶之後,就不吸媽媽的乳頭了!為什麼?為什麼寶寶拒絕親餵了?
並不是寶寶真的分不清楚哪個是媽媽的ㄋㄟㄋㄟ,而是因為奶瓶輕鬆不費力,嘴巴張開奶就一直流進來了。而媽媽的乳頭要使勁吸才有奶喝,一個輕鬆喝飽飽的奶瓶,一個要用全身的力量還要等奶陣的乳房,要你是寶寶會選哪一種?諺語「使盡吃奶的力氣」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吸奶需要舌頭和下顎互相配合,把整個乳頭吸住(包含乳暈)後才能大口用力吸。其實有點類似成人將大拇指抵住上顎凹陷處再用力吸的感覺。
了解「哺乳窩」與吸吮三大關鍵:吸附、吸吮、吞嚥的關連,就能更順利的親餵母乳。「哺乳窩」位在寶寶上顎正中央,其構造讓寶寶喝母乳時完全密合乳頭的位置與形狀,而且該構造僅在哺乳期才出現,過了哺乳期後就自然消失;也就是說,「哺乳窩」儼然就是為了喝母奶而形成。
節錄自NOW news – 專為喝奶而生!寶寶的「哺乳窩」可固定母親乳頭
要如何避免寶寶乳頭混淆?
最簡單的當然就是不要讓寶寶用奶瓶喝奶啊!那乳汁不夠怎麼辦?
建議您可以試試用小杯子、滴管、針筒或是湯匙少量慢慢的餵。
市面上有很多仿母乳實感的奶瓶,一定比一般的奶瓶流速慢,但是也不能全然的保證您的寶寶不會乳頭混淆。
而且想要最後親餵成功,瓶餵是有技巧的。近期有一種「嬰兒主導奶瓶」的餵食方式,其重點如下:
- 餵奶前將奶瓶輕碰寶寶的上唇(或人中),讓寶寶自己張開嘴巴。避免直接把奶瓶塞進寶寶的口中。
- 讓奶瓶中的奶盡量呈現水平餵食,只須確保前端奶瓶嘴充滿奶即可,避免像傳統45度角餵食讓寶寶無選擇、無喘息的全部吞嚥下全部的奶。當奶瓶中的奶越來越少時再慢慢增加角度。
- 不要讓寶寶立即喝到奶。剛開始先讓寶寶吸允一兩分鐘都沒有母奶,然後再緩慢讓母奶流出。否則他在親餵時容易感到不耐煩而哭鬧討瓶子。
- 觀察寶寶的反應,只要出現吐舌、躁動不安等飢餓反應,就立即餵奶,不要限制餵奶時間。餵奶中若寶寶有推開奶瓶、張開手掌、轉頭或奶水從嘴角溢出來時,代表寶寶需要休息一下,請將奶瓶放到他上唇左右的位置讓他看得到的地方,讓他喘息一下再繼續喝。
- 左右交替餵奶,如同親餵時需要換邊餵的樣子。
- 找到一個適合您寶寶的母感奶瓶,確保奶水是緩慢的流速,並且是與媽媽乳頭形狀相像的,不建議使用扁的奶瓶嘴。(可將奶瓶裝滿水然後180度轉動看看水會不會自己流出來,確保寶寶需要吸允奶水才會出來。)
文章參考自Fleur Bickford – 嬰兒主導奶瓶
瀏覽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