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體液!網路購買的母乳未經檢測,會有傳染病、品質不良的風險
母乳是體液的一種。拍賣網站並不適合標售母乳,美國疾病及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USA)更明文禁止私下贈乳或販售的行為,私下贈乳的潛在危險可能面臨潛在病毒經母乳傳播,例如:愛滋病、肝炎或其他病毒。
是體液還是食品?拍賣網站母乳交易亂象叢生 立委要衛福部管一管
2016年03月22日 04:09 張為竣、邱琮皓/台北報導
拍賣網站真的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近幾年鼓吹嬰兒喝母乳,民進黨立委黃秀芳昨日質詢時指出,網路上充斥母乳交易,是嚴重的亂象,要求衛福部「管一管」。衛福部回應,母乳在性質上兼具「體液」與「食品」,網路購買的母乳未經檢測,會有傳染病、品質不良的風險,是違法行為,有消費糾紛也不受《消費者保護法》保障,衛福部會積極查處。
每毫升20元 需提前預約
本報記者上網查詢,果然在知名露天拍賣網搜尋到「冷凍母乳」,標榜庫存量充沛、真空無菌包裝、冷凍運送的母乳,每毫升20元,購買需提前預約,該產品前年2月上架,至昨日已賣出120多件。
但過沒多久,該商品卻已下架。露天拍賣表示,網站使用者條款已經訂定不得銷售非法商品,銷售母奶屬違法行為,所以昨晚已迅速依法將產品下架。
黃秀芳昨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質詢衛福部官員,指網路平台有賣家販售母乳,她說,國外有母乳銀行,台灣無此措施,才會導致非法母乳交易,要求衛福部妥善因應。
衛福部簡任技正施靜儀表示,母乳在性質上兼具「體液」與「食品」性質,「體液」在《傳染病防治法》中屬於傳染病檢體,不得任意提供他人使用;食品則需要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規範才可販售。
施靜儀指出,網路上的母乳來路不明,未經檢測,成分、品質、衛生都有極大風險,而且是違法行為,有消費糾紛也不受《消費者保護法》保障,衛福部會積極查處。
台灣母乳庫 不對外販售
至於母乳銀行,施靜儀表示,台灣目前有2個母乳庫,分別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與部立台中醫院;母乳庫的母乳都經過相關衛生檢驗。
施靜儀說,台灣母乳庫是由民眾捐贈,母乳用於醫療不對外販售,例如母親或嬰兒生病、免疫力下降、早產兒需要母乳而母親無法親自哺乳,在醫師診斷後認為有需要時可免費提供,庫存量為332萬毫升,存量大致維持平衡。
國外部分,根據北美母乳銀行網站,購買母乳不限資格,並提供數項套餐方案,每盎司3到5美元不等;大陸廣東與日本與台灣相同,都是經醫師診斷後免費提供。
(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中時電子報
原新聞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22000474-260114
賣家拿不出健康報告 上網買乳 寶寶喝的是病毒
2016年03月22日 04:09 陳瑄喻、倪浩倫/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幼小兒科主任方麗容表示,網購母乳的來源有相當大的疑慮,有的賣家連健康報告、驗血證明都拿不出來,即便提供了報告,檢驗日期可能是好幾年前的,「要給寶寶吃下的是健康,不是病毒。」
方麗容說,倘若母體本身有B肝、C肝、愛滋病等病毒,都可能透過乳汁傳染給嬰兒,即便機率很低也不代表沒有風險,此外,運送距離太遠,或是保存方式不當,母乳都有可能在途中變質、細菌感染,寶寶吃下去也有可能拉肚子。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毛心潔表示,母乳擠出後,冷藏狀況下可保存5天,冷凍的話可保存3~6個月,一旦退冰、在室溫狀況下僅能保存6~8小時。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提醒,母乳在運送、保存過程中,稍有不慎恐遭微生物汙染風險,且產婦若有服用某些特定藥、如化療藥物,因乳汁內會含有藥物濃度,此時也不應哺乳,購買他人乳汁恐有風險;若產婦有傳染病、乳房發炎等不適症狀,也會讓病菌透過乳汁傳染給小嬰兒。
毛心潔表示,乳汁分泌量不足的媽媽,應該找出根本原因來解決,觀察是否為身體關係、還是哺乳方式錯誤。根據臨床觀察,有95%乳量不足的媽媽,在經過輔導或治療後,均能有效增加乳量,其餘5%則可能包括內分泌失調、乳房受過傷以至於神經受損,該類型民眾建議向母乳庫申請有嚴格品質把關的母乳。
有意捐贈母乳者在捐乳前必須接受健康史詢問、血清學檢查,排除B型肝炎、C型肝炎、愛滋病等疾病才能捐乳;每一瓶捐贈乳到達母乳庫之後,都必須接受細菌學的檢查,合格母乳還需經過低溫滅菌,才能送達受乳者手中。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陳妙心說,母乳是最天然的食物,國健署積極鼓勵產婦以母乳餵食寶寶,但若是跟別人購買或索取,因為無法掌握來源,恐有潛在風險。
(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中時電子報
原新聞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22000474-260114
再努力擠寶寶也沒吃飽 新手媽媽苦惱 只好上網買
2016年03月22日 04:09 倪浩倫/台北報導
「不管怎麼努力擠,寶寶都沒吃飽的樣子。」40多歲的陳姓產婦無奈地說,因屬於高齡產婦且體重過輕,日前產子後,乳量不足以供應寶寶的食用量,但又不願意孩子剛出生就喝配方奶,只好上網買母乳。
哺育母乳不僅能提升母子健康,還能增進親子感情,多數母親若心有餘力,都會選擇親餵母乳,但有部分媽媽有乳量不足的苦惱。
曾在網上買過母乳的陳媽媽表示,自己因逾40歲才產子,可能因此導致母乳量相當少,所以再怎麼努力,母乳量還是不夠!
「網路衛教資訊說,小孩應至少要吃6個月的母乳!我也不願意讓小寶寶吃配方奶。」陳媽媽說,自己乳量少,但卻不符合申請母乳庫母乳的標準,某次她先生在網路上跟朋友提到該現象,對方表示有認識乳量相當大的產婦,且願意提供乳汁,價格友情價、隨意就好。由於雙方熟稔、有一定交情,便同意購買。
陳媽媽說,事前有上網作功課,購買前先了解對方有無服用藥物或疾病感染情形,且都是3天內擠出的乳汁,她並要求對方在送達前,要以冷藏方式保存,預估購買母乳將持續到寶寶6個月大,之後即可搭配副食品餵食,屆時自己的乳量應可足夠因應。
同樣跟他人索取過母乳的林媽媽也說,自己因體重過輕、160公分卻未滿50公斤,也有母乳過少的困擾。她笑著表示,自己吃素,而提供母乳的朋友喜歡吃魚,「兩個母乳的味道有明顯差異,對方母乳有魚腥味,幸好寶寶不會因味道有異而不吃。」
有人乳量太少,也有人苦惱乳量太多,一名林姓婦人表示,自己是全職媽媽,平時都是親餵母乳,但每次寶寶都吃不完,剩下的乳汁都要擠出來,且由於乳量大,6個小時不擠,乳汁便會滿到滲出來,「擠出來的乳汁堆的整個冷凍庫都是,寶寶根本吃不到」。
林姓婦人表示,為了避免浪費,她會詢問周遭剛生產的親朋好友,有無乳汁需求,並且免費提供,剛好有親戚產後不願餵母乳,便長期提供親戚使用。
(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中時電子報
原新聞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22000478-260114
母乳三不管 恐動搖國本
2016年03月22日 04:09 陳瑄喻/特稿
母乳餵養早已是新手媽媽的共識,但是,卻苦了乳汁分泌不足的母親,這些媽媽不惜在網路上購買他人母乳,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營養,但母乳究竟應界定為食品或人體組織液,主管機關衛福部各單位卻各踢皮球沒人要管,放任違法母乳在網路上流竄,沒人把關,置不知情的媽媽、無辜的嬰兒在高度染病的風險之中。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聲明指出,母乳為體液一部分,倘若寶寶喝到非親生母親未經篩檢的母乳,等同接觸他人體液,寶寶將暴露於感染愛滋病毒、肝炎等疾病的風險中。
母乳是小寶寶最重要的營養來源,母乳餵養更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共同推薦最好的嬰兒餵養方式,國內外的研究報告都說明了母乳的重要性。
如此關鍵的營養品,政府竟然放任民眾在網路恣意買賣母乳,過去幾年愈來愈風行,衛福部國健署、食藥署、醫事司等相關單位卻沒有絲毫的把關機制,甚至還互踢皮球,讓母乳網購及販售成為三不管地帶。
此外,若是母乳也是體液的一種,那就該像捐血一樣需要嚴格篩檢,更應該明文規範私下贈送或買賣母奶,避免發生感染憾事。政府拚命推廣優良哺乳環境,卻沒有提供母親們更多、更友善的母乳來源,這是政府的失能。
政府沒有提供民眾正確、充裕的哺乳管道,民眾只能轉而進入黑市,偷偷交易、購買不明母乳,致寶寶喝到帶病毒或品質不良的母奶,將危害下一代的健康,動搖國本。
目前全台只有2個合法母乳供應庫,以全台每年15至20萬名的新生兒來計算,量能根本不足,政府應降低母乳申請標準,設置更龐大母乳供應庫,擴大供應站地點,讓乳汁充商的媽媽能幫助泌乳不足的母親,而不是讓有需求的媽媽上網,從黑市購買。
(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中時電子報
原新聞連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22000482-2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