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母乳知識

餵母奶是需要學習的,想要成功你事先應該要做功課!

人家都說哺乳是天性,難道只要寶寶一從肚子蹦出來後,媽媽的奶量就會突然源源不絕嗎?
當然不是,哺乳是需要學習的。WHO針對衛教人員提供產前、產後跟寶寶回家之後,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母奶媽媽的地方,列了幾個要點給大家參考。
可是其實角色調換一下,母奶媽媽要做的功課不過就是這些而已囉!

在寶寶出生之前:

  • 與你談談你計畫如何哺育你的寶寶。
  • 解釋餵母奶對你跟對寶寶的好處是什麼。
  • 如果你沒有餵你的第一個寶寶母乳,協助你再次嘗試。

有了正確的母奶支持,大多數的媽媽都能成功哺育母奶。

想成功哺育母乳-在寶寶出生前你應該做的事

想成功哺育母乳-在寶寶出生前你應該做的事

在寶寶出生之後:

  • 寶寶出生後盡快進行你與寶寶的肌膚接觸。
  • 幫你識別寶寶真正肚子餓的跡象
  • 教你如何定位寶寶的含乳姿勢

當你的寶寶想要幫忙刺激母乳分泌時,靠近你的寶寶睡覺並哺乳。

想要成功哺育母乳-在寶寶出生後你應該做的事
想要成功哺育母乳-在寶寶出生後你應該做的事

 

當你回家時:

  • 給你信心與支持讓你繼續餵母乳。
  • 向你保證母乳是足夠寶寶前六個月成長所需的營養。
  • 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或疑慮,讓餵母乳成為一個正向的經驗。

餵母奶是自然的,它需要得到真的懂母奶的泌乳衛教師或輔導員正確的支持與時間學習。

想要成功哺育母乳-當寶寶回家後你應該做的事
想要成功哺育母乳-當寶寶回家後你應該做的事

母乳的營養成分?為什麼總是建議餵母奶?

每個動物的奶水都有其物種專一性Species specificity),簡單的說就是嬰兒需要什麼營養,當媽的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就算當媽的少根筋,她的身體機能還是會主動、自動的產生所有所需的營養到母乳中,只會多不會少,這就是大自然孕育生命的奧妙之處。

寶寶最好的食物就是媽媽的母乳。動物的寶寶會依據其種類和生活特性,來演化身體機能發展的速度。像小牛小馬一出生不到幾個小時就可以自己行走了,牛媽媽的母乳中蛋白質含量高,且大多是酪蛋白Casein)。是因為小牛小馬一出生,就需要在草原上奔跑躲避掠食者,所以牛媽媽的母奶成分促使其骨骼及身體重量的急速發育,前三個月每月增加一倍體重,但腦部發育少而且非常慢。

海象生活在寒冷的北極海域中,剛出生的小海象皮下組織還不夠厚,所以海象媽媽的奶水脂肪含量極高,大約占母奶中的45%且糖含量極少,這是為了增厚皮下脂肪來對抗寒冷,小海象甚至可以四天才喝一次奶。大約兩年後小海象會達出生體重約十倍,等到小海象皮下組織變厚了、獠牙長到夠長可以捕食了,才會離開海象媽媽獨立生活。

不同哺乳動物的乳汁組成與寶寶的生長速度
不同哺乳動物的乳汁組成與寶寶的生長速度
母乳、牛奶與羊奶有什麼不同
母乳、牛奶與羊奶有什麼不同

而人類的小孩剛出生全身軟綿綿的,也不會站也不會走,腦部也還沒發展完全。這是演化的結果,相對其它動物來說,人類寶寶六個月才達出生體重的兩倍,而腦部發展快速,兩歲就達成人大腦的80%,尤可見智力比其他發展更為重要。母奶中的成分雖然蛋白質較低但乳糖lactose)含量高,而促進腦部發育最重要的營養,沒錯就是乳糖了!

乳糖Lactose)的功能:
– 滲透壓,促進乳汁大量分泌
– 提供身體的能量(40%)
– 促進鈣質與鐵質的吸收
– 促進腦部的發育(半乳糖脂galactolipid腦苷脂cerobroside
– 促進腸內有益細菌(Lactobacillus bifidus)生長

 

母乳依照泌乳的分期分為初乳、過渡乳及成熟乳,初乳及過渡乳富有非常高的免疫因子,如免疫球蛋白A (secretory IgA)、乳鐵蛋白、白血球及許多發展因子,來幫助剛出生的寶寶面對環境中的病菌。而產後四到六週以後所分泌出來的叫做成熟乳,會自動增加營養及熱量來滿足各階段寶寶的生長需求。比較特別的是,不管母親的營養狀態或嬰兒餵食年齡,乳糖的平均濃度一直維持在68-70g/L。而早產媽媽跟足月媽媽的母乳成份也會有所不同哦!早產媽媽母乳中的蛋白質跟脂肪含量比足月媽媽還高。

人類母乳營養成分中包含:

  • 醣類(約1-2%)
    • 乳糖是母乳中最主要的醣類 – 佔90%,平均68-70g/L
    •  母乳中有90-130種果寡糖類(oligosaccharides) – 佔10%
    •  葡萄糖、果糖、醣類接合劑(glycoconjugates) 醣化蛋白質及醣化脂肪 – 僅佔微量
  • 蛋白質(平均0.9-1.2g/L)
  • 脂肪(平均3.2-3.6g/L)
  • 非蛋白質之氮化合物
  • 礦物質
  • 水和脂溶性維生素
  • 微量元素

非營養成分包含:

  • Cytokines 及其他抗發炎物質
  •  細胞
  • 荷爾蒙
  • 生長因子
  • 酵素
  • 未知物質

母乳中約80%的細胞是巨噬細胞(macrophages),殺死細菌,真菌和病毒的細胞。母乳喂養的嬰兒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許多疾病的保護,包括肺炎,肉毒桿菌,支氣管炎,葡萄球菌感染,流行性感冒,耳朵感染和德國麻疹。此外,母親對其環境中存在的任何疾病產生抗體,使他們的母乳自動成分來幫助他的寶寶對抗暴露的疾病。

母乳營養是為寶寶量身訂造的,所以媽媽飲食習慣並不會對母乳造成重大影響,但過度疲勞、壓力過大、沒時間進食、水分攝取不足、沒有家庭支持的母親,母乳量可能減少。

文獻上指出,當媽媽的泌乳量大量增加時,其蛋白質及脂肪含量會下降,而乳糖含量會因而上升而提供寶寶足夠的熱量。媽媽的飲食改變並不會影響母奶的蛋白質含量。以前的研究指出,母奶的蛋白質是不受媽媽飲食影響的。

有研究以非洲中度營養不良的媽媽、嚴重營養不良的媽媽,與歐洲營養豐富的媽媽作比較,母乳營養成份並沒有重大差別,因為母親會將最好的營養留給孩子,如果飲食中的營養不夠,她會損耗自己的身體組織來令母乳有足夠的營養。當母親有中度營養不良時,分泌出來的母乳仍然是好的品質及有足夠的奶水。只有在婦女有嚴重營養不良時,才會導致乳汁減少,她的母乳可能比營養豐富的婦女所產生的母乳含有較少的脂肪及部份維他命,尤其是母奶中的DHA。若是媽媽未攝取足夠的DHA食物,則其母奶中的DHA含量會較低。但營養成分絕對也比配方奶好。

 

 

 

參考資料:

1. 母乳成分變化知多少 – 高雄醫藥大學新生兒科 陳秀玲主任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508/4.htm

母乳的成份及其功能 – 署立台中醫院婦產科 溫景霖醫師
http://www.tai-an.com.tw/980825%A5%C0%A5%A4%BD%D2%B5%7B/%A5%C0%A8%C5%AA%BA%A6%A8%A4%C0%BBP%A6n%B3B-%B7%C5%B4%BA%C0M%C2%E5%AEv98-8-25.pdf

2. 牛奶的故事 – 姜淑惠醫師(曾任職省立桃園醫院13年) http://www.amitofo3.net/books/b059.html

3. 乳汁成分與哺乳的重要性 – 臺中榮民總醫院林麗珠
http://docsplayer.com/26259220-課程大綱-了解哺乳類動物乳汁的專一性-認識母乳的不同成分及其功能-認識母乳和其他奶水的差異及其特異性-了解哺乳的好處及重要性-了解全球嬰幼兒餵食策略並提供父母正確建議-3-哺乳類動物乳汁的專一性-4-4.html

4. 全球腸胃名醫:牛奶是小牛喝的,對人完全沒好處! – 新谷弘實醫師
https://www.booklife.com.tw/全球腸胃科權威新谷弘實:牛奶是小牛的飲料/action-talk_detail-did-98.htm

5. 維基百科 – 海象:http://baike.baidu.com/item/海象

6. Breast-Feeding – Best Bet for Babies – 美國兒科&內科醫師 Steven J. Halm博士 http://www.yourpediatrician.com/breast.htm

寶寶發生乳頭混淆、乳頭困惑、拒絕乳頭了?

乳頭混淆是什麼?

其實醫學上並沒有「乳頭混淆」這個名詞,可是自從寶寶吸了奶瓶之後,就不吸媽媽的乳頭了!為什麼?為什麼寶寶拒絕親餵了?
並不是寶寶真的分不清楚哪個是媽媽的ㄋㄟㄋㄟ,而是因為奶瓶輕鬆不費力,嘴巴張開奶就一直流進來了。而媽媽的乳頭要使勁吸才有奶喝,一個輕鬆喝飽飽的奶瓶,一個要用全身的力量還要等奶陣的乳房,要你是寶寶會選哪一種?諺語「使盡吃奶的力氣」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吸奶需要舌頭和下顎互相配合,把整個乳頭吸住(包含乳暈)後才能大口用力吸。其實有點類似成人將大拇指抵住上顎凹陷處再用力吸的感覺。

了解「哺乳窩」與吸吮三大關鍵:吸附、吸吮、吞嚥的關連,就能更順利的親餵母乳。「哺乳窩」位在寶寶上顎正中央,其構造讓寶寶喝母乳時完全密合乳頭的位置與形狀,而且該構造僅在哺乳期才出現,過了哺乳期後就自然消失;也就是說,「哺乳窩」儼然就是為了喝母奶而形成。
節錄自NOW news – 專為喝奶而生!寶寶的「哺乳窩」可固定母親乳頭

 

要如何避免寶寶乳頭混淆?

最簡單的當然就是不要讓寶寶用奶瓶喝奶啊!那乳汁不夠怎麼辦?
建議您可以試試用小杯子、滴管、針筒或是湯匙少量慢慢的餵。
市面上有很多仿母乳實感的奶瓶,一定比一般的奶瓶流速慢,但是也不能全然的保證您的寶寶不會乳頭混淆。
而且想要最後親餵成功,瓶餵是有技巧的。近期有一種「嬰兒主導奶瓶」的餵食方式,其重點如下:

  1. 餵奶前將奶瓶輕碰寶寶的上唇(或人中),讓寶寶自己張開嘴巴。避免直接把奶瓶塞進寶寶的口中。
  2. 讓奶瓶中的奶盡量呈現水平餵食,只須確保前端奶瓶嘴充滿奶即可,避免像傳統45度角餵食讓寶寶無選擇、無喘息的全部吞嚥下全部的奶。當奶瓶中的奶越來越少時再慢慢增加角度。
  3. 不要讓寶寶立即喝到奶。剛開始先讓寶寶吸允一兩分鐘都沒有母奶,然後再緩慢讓母奶流出。否則他在親餵時容易感到不耐煩而哭鬧討瓶子。
  4. 觀察寶寶的反應,只要出現吐舌、躁動不安等飢餓反應,就立即餵奶,不要限制餵奶時間。餵奶中若寶寶有推開奶瓶、張開手掌、轉頭或奶水從嘴角溢出來時,代表寶寶需要休息一下,請將奶瓶放到他上唇左右的位置讓他看得到的地方,讓他喘息一下再繼續喝。
  5. 左右交替餵奶,如同親餵時需要換邊餵的樣子。
  6. 找到一個適合您寶寶的母感奶瓶,確保奶水是緩慢的流速,並且是與媽媽乳頭形狀相像的,不建議使用扁的奶瓶嘴。(可將奶瓶裝滿水然後180度轉動看看水會不會自己流出來,確保寶寶需要吸允奶水才會出來。)

文章參考自Fleur Bickford – 嬰兒主導奶瓶

 

親餵、瓶餵、混餵是什麼意思?

這裡指的是媽媽們哺育寶寶的方式

親餵 – 以乳房哺餵

指的是媽媽直接以乳房讓寶寶吸允母乳,而沒有另外擠出來。

瓶餵 – 以奶瓶哺餵

指的是媽媽把母乳擠出來,裝在奶瓶裡面餵寶寶。

全母乳 – 不使用配方奶

指的是媽媽不論直接親餵或是瓶餵,但寶寶喝的都是母乳沒有喝配方奶。

混餵 – 用母奶與配方奶哺餵

指的是媽媽使用兩種以上的方式哺育寶寶。如:親餵+配方奶、瓶餵+配方奶,或是親餵+瓶餵+配方奶

純配方奶

指的是媽媽沒有讓寶寶喝母乳,全部以配方奶哺餵。